旋風除塵器是使含塵氣流作旋轉運動,借作用于塵粒上的離心力把塵粒從氣體中分離出來的裝置。普通旋風除塵器由簡體、錐體和進、排氣管等組成。從進口流入含有灰塵的氣流,沿內壁一面作旋轉運動,一面下降。由于到達圓錐部后,旋轉半徑減小,根據動量守恒定律,旋轉速度逐漸增加,使氣流中的粒子受到大的離心力。粒子由于受到離心力的作用,使它從旋轉氣流中分離,沿著旋風除塵器壁面下落而被分離。氣流到達圓錐下部附近就開始反轉,在中心部逐漸旋轉上升、后從出口排出。
一般將旋轉下的外圈氣流稱為外旋流,而將旋轉向上的內圈氣流稱為內旋流,并把外旋流轉變?yōu)閮刃鞯腻F頂附近區(qū)域稱為回流區(qū)。內旋流與外旋流兩者旋轉方向相同,在整個流場中起主要作用,也被稱為主流。
旋風除塵器是由旋風筒體,集灰斗和蝸殼(或集風帽)三部分組成,按筒體個數區(qū)分,有單筒,雙筒,三筒,四筒,六筒和等五種組合,每種組合有兩種出風形式:I型水平出風和II型(上部出風)。
對于I型雙筒組合者,另有正中進出風和旁側進出風兩種組合形式,I型單筒和三筒只有旁側進出風一種形式,四筒和六筒組合則只有正中進出風形式,對于型各種組合,可采用上述I型中的任意一種進風位置,該種旋風除塵器具有阻力小,除塵效率高,處理風量大,性能穩(wěn)定,占地面積小,結構簡單,實用廉價等特點。適用于種機械加工,冶金建材,礦山采掘的粉塵粗、中級凈化。
旋風除塵器選型原則
1)旋風除塵器凈化氣體量應與實際需要處理的含塵氣體量一致。選擇旋風式除塵器直徑時應盡量小些,如果要求通過的風量較大,可采用幾個小直徑的旋風除塵器并聯(lián)為宜。
2)旋風除塵器入口風速要保持18~23m/s,過低時除塵效率下降:過高時阻力損失及耗電量均要增加,且除塵效率提高不明顯。
3)所選擇的旋風除塵器的阻力損失小,動力消耗少,且結構簡單、維護簡便。
4)旋風式除塵器能捕集到的小粉塵粒子應稍小于被處理氣體中的粉塵粒度。
5)含塵氣體溫度很高時旋風式除塵器應設有保溫設施,以避免水分在其內凝結而影響除塵效果。
6)旋風式除塵器的密封要好,確保不漏風。
7)氣體中含有易燃易爆粉塵時旋風式除塵器應設有防爆裝置。
影響除塵器效果的因素
(一)、除塵器結構
旋風除塵器的各個部件都有一定的尺寸比例,每一個比例關系的變動,都能影響旋風除塵器的效率和壓力損失,其中除塵器直徑、進氣口尺寸、排氣管直徑為主要影響因素。在使用時應注意,當超過某一界限時,有利因素也能轉化為不利因素。另外,有的因素對于提高除塵效率有利,但卻會增加壓力損失,因而對各因素的調整兼顧。
1、進氣口
旋風除塵器的進氣口是形成旋轉氣流的關鍵部件,是影響除塵效率和壓力損失的主要因素。切向進氣的進口面積對除塵器有很大的影響,進氣口面積相對于筒體斷面小時,進人除塵器的氣流切線速度大,有利于粉塵的分離。
2、圓筒體直徑和高度
圓筒體直徑是構成旋風除塵器的基本尺寸。旋轉氣流的切向速度對粉塵產生的離心力與圓筒體直徑成反比,在相同的切線速度下,簡體直徑D越小,氣流的旋轉半徑越小,粒子受到的離心力越大,塵粒越容易被捕集。因此,應適當選擇較小的圓筒體直徑,但若簡體直徑選擇過小,器壁與排氣管太近,粒子又容易逃逸;筒體直徑太小還容易引起堵塞,尤其是對于粘性物料。當處理風量較大時,因筒體直徑小處理含塵風量有限,可采用幾臺旋風除塵器并聯(lián)運行的方法解決。并聯(lián)運行處理的風量為各除塵器處理風量之和,阻力僅為單個除塵器在處理它所承擔的那部分風量的阻力。但并聯(lián)使用制造比較復雜,所需材料也較多,氣體易在進口處被阻擋而增大阻力,因此,并聯(lián)使用時臺數不宜過多。筒體總高度是指除塵器圓筒體和錐筒體兩部分高度之和。增加筒體總高度,可增加氣流在除塵器內的旋轉圈數,使含塵氣流中的粉塵與氣流分離的機會增多,但筒體總高度增加,外旋流中向心力的徑向速度使部分細小粉塵進入內旋流的機會也隨之增加,從而又降低除塵效率。筒體總高度一般以4倍的圓筒體直徑為宜,錐筒體部分,由于其半徑不斷減小,氣流的切向速度不斷增加,粉塵到達外壁的距離也不斷減小,除塵效果比圓筒體部分好。因此,在筒體總高度一定的情況下,適當增加錐筒體部分的高度,有利提高除塵效率,一般圓筒體部分的高度為其直徑的1.5倍,錐筒體高度為圓筒體直徑的2.5倍時,可獲得較為理想的除塵效率。
3、排氣管直徑和深度
排風管的直徑和插入深度對旋風除塵器除塵效率影響較大。排風管直徑選擇一個合適的值,排風管直徑減小,可減小內旋流的旋轉范圍,粉塵不易從排風管排出,有利提高除塵效率,但同時出風口速度增加,阻力損失增大;若增大排風管直徑,雖阻力損失可明顯減小,但由于排風管與圓筒體管壁太近,易形成內、外旋流“短路”現(xiàn)象,使外旋流中部分未被清除的粉塵直接混入排風管中排出,從而降低除塵效率。一般認為排風管直徑為圓筒體直徑的0.5~0.6倍為宜。排風管插入過淺,易造成進風口含塵氣流直接進入排風管,影響除塵效率;排風管插入深,易增加氣流與管壁的摩擦面,使其阻力損失增大,同時,使排風管與錐筒體底部距離縮短,增加灰塵二次返混排出的機會。排風管插入深度一般以略低于進風口底部的位置為宜。